新闻资讯
6t体育app下载官网八大建筑央企究竟是哪八家?
发布时间:2024-03-1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6t体育app下载官网八大建筑央企究竟是哪八家?想必大家经常都能够听到“八大建筑央企”这个词,但对于这八大建筑央企到底是哪八家,估计大多数都不一定知道,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八大建筑央企!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或中国建筑,正式组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业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拥有从产品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地产开发、设备制造、物业管理等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条,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特资质、1+4资质和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企业。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建筑排名第53。 2017年7月12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获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

  2017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中建总公司名称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总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各种专业和特殊资质证照等由改制后的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继。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3名。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利用、金融投资和其他新兴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北京。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中铁连续17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22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4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5位。

  中国中铁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流。1950年3月为中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0年9月,与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2003年5月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能。2007年9月12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2月3日和12月7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7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先后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独家发起设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铁建,英文简称CRCC),2008年3月10日、13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A股代码601186、H股代码1186),公司注册资本135.8亿元。

  中国铁建是全球最具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9位、“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排名第3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1位。

  公司业务涵盖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产业,经营范围遍及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从以施工承包为主发展成为具有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和投融资完整的行业产业链6t体育app下载官网,具备了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能力。在高原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导地位。有1名工程院院士、10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25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5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37项(其中金奖45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72项,省部级工法3182项;累计拥有专利31479项。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城市综合开发等,为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综合一体化服务。

  中交集团所属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全球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中国交建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60位。

  目前,中交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

  中交集团有6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有作为中国诸多行业先行者的百年老店;有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壮大的国企骨干;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现代企业;有推动公司结构调整而成立的后起之秀;有并购而来的国内外先进企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是中国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于冶金工业部。2008年12月,中冶集团发起设立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2016年公司荣获中央企业负责人2015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央企业负责人2013~2015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290位,2022年在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位居第6位。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1年9月在原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4个省(区、市)勘测设计、施工、装备修造企业基础上重组而成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特大型中央企业。

  中国电建位居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0位,实现连续十年排名上升;在2022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在2022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5位、第6位,两项排名在电力行业领域均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电力建设行业(规划、设计、施工等),中国电建的能力和业绩始终位居首位。中国电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拥有9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16个省部级研发平台,9个院士工作站,11个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92项,拥有授权专利28,317项,其中发明专利3,569项;260个项目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荣誉奖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金奖55个,鲁班奖62个,国家优质工程奖143个。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 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市、区)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组成。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 中国能建注册资本为260亿元,2018年新签合同额4619.5亿元,营业收入2240.3亿元,税前利润总额116.8亿元, 职工总数13万人。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33位。 2019年7月,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64位。 2019年9月,位列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第70位。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69位。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是我国化工领域资质最齐全、功能最完备、业务链最完整、知识技术密集的国际工程公司,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在油气服务领域稳居全球第一。

  集团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国家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为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应运而生,建设了“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全部14个化工项目,承建了国家引进的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等关乎国计民生重大工程。承建了我国90%化工项目、70%石油化工项目、30%炼油项目,在国内外建设了7万多套化工装置,为新中国构建独立完整化学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集团公司下属33家二级企业,2家上市公司。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4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24项。拥有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23家高新技术企业、7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北京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在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合肥等地设立了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催化剂、清洁能源、碳中和、环保等一批专业研究院,设立了日本筑波、北京房山等实验室,成立了天津滨海、山东淄博等中试基地。拥有1200人的“科学家+工程师”科研队伍,突破了己二腈、冷氢化法多晶硅、POE弹性体、高端环保催化剂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0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00余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3奖以及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00余项。